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泰拉瑞亚肉山前三神器 泰拉瑞亚肉山后三神器

来源:互联网 浏览:0 2025-04-14 14:41:44

英雄无敌3全78个兵种盘点:到底哪个兵种强?官方早有权威数据

魔法门英雄无敌3的经典之处,想必在这里所有玩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这款诞生于1999年的经典策略战棋游戏,是很多玩家心目中同类游戏的最高巅峰与永恒经典。

虽然游戏很老,但是精致的画面、极富策略性的玩法与无穷随机的惊喜,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还在这款游戏中天天玩得乐此不疲。

泰拉瑞亚肉山前三神器 泰拉瑞亚肉山后三神器

其中大家最喜欢争论的地方,则是英雄无敌3里的兵种,到底哪个才是最强的?

算上九大种族和中立兵种,在英雄无敌3里一共登场了78个兵种。这些兵种因为设计得非常好。所以在属性、作用与性价比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也导致了大家的这个争论很难达成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某些兵种强的理由。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在设计之初。开发者为了体现兵种实力,就给所有兵种增加了两个面板上没有的独特属性:AI价值与战斗价值

AI价值:用来评估单位兵种的综合表现,以及地图生成的数量。

战斗价值:用来评估单位兵种的属性实力。

因为有了这两个特性,所以我们其实是很好评估兵种的最终实力的。

当然,这个官方数据的定位大多数时候适用,少部分情况下也是会有所偏差。所以我们不妨把所有78个兵种的综合属性罗列在一起。来看看在官方体系下,到底哪个兵种才是最厉害的。

评价方式:选择每个兵种的最终形态,AI价值与战斗价值之和除以2就是综合价值,并且以综合价值进行排序。

最弱的一级兵,算上两个中立兵种一共有11个。

这里面综合属性最强的是半人马首领,综合价值评分126.5;而最弱的则是农民,综合价值评分15(居然不是1点!)。这两个排名应该都符合许多玩家心中的定位,也算是给半人马首领一级最强盖棺定论,虽然戟兵也很高,但是毕竟落后半人马首领不少。

不单厉害,半人马首领还突出了一个帅字

一级兵攻击最高的属性是6点,对应单位有三个,半人马首领、戟兵和骷髅勇士;最低则是1点,对应单位是农民。

而防御最高的属性也是6点,对应单位是大狼人和骷髅勇士;最低自然也是1点,对应单位依然是农民。

综合攻防最高平均值6点,是骷髅勇士(没想到吧);最低1点自然还是农民。

平均伤害最高则是2.5点,对应半人马首领、戟兵和大狼人(由此看来,大狼人其实也挺厉害的);最低伤害1点,农民表示我又出来了。

生命值最高的是10点,依然是半人马首领和戟兵(这两位的综合实力独一档,应该没人有意见吧);最低1点自然还是农民。

速度最快的9点是精灵;速度最慢的1点是农民(永远的倒数第一)。

而单价最便宜的毫无疑问也是农民,10个金币;最贵的是半人马队长,90个金币(一分钱一分货)。

整体看下来,11个一级兵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100+的半人马首领和戟兵笑傲群雄;

80~100分区间里,大狼人防御高、骷髅攻防高还能转海量、精灵虽然弱可是速度第一、地狱洞穴人则是全面平均类型;

60~79分的则有大耳怪王、投石矮人、大妖精和怪物,都是大家公认的弱鸡角色。

60分以下的只有一位,综合分值15的农民,也是理所当然的全78个兵种倒数第一。

同样算上两个中立兵种,二级兵的整体综合价值区间是135~405,明显还是要高于一级兵的。

二级兵力综合属性最强的是雷元素,综合价值评分405,远超其他二级兵的三级存在(甚至放到三级兵里也是前三的综合价值);而最弱的则是盗贼,综合价值评分135(单挑未必打得赢半人马首领)。

盗贼最弱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是中立兵种且作用是拿来刺探情报;但是最强的雷元素就有点吓人了。大家都说雷元素是开发者弄错了,把三级兵和二级兵搞混。但是实际来看,冰元素未必弱而雷元素的确是强得过分。

都说雷元素是弄错了,看实力也的确有这个嫌疑

二级兵攻击最高的属性是9点,对应单位只有一个雷元素,还是个远程兵种;最低则是5点,对应单位是大家认为中的最废二级兵僵尸。

而防御最高的属性也是9点,雷元素依然笑傲群雄;最低也是5点,僵尸表示还是我。

这样一看,自然综合攻防最高平均值9点的雷元素和最低5点的僵尸毫不例外地再次出现了。

平均伤害最高则是4点,雷元素又双来了;平均伤害最低的都是2.5点,和半人马首领一个水平的分别有鹰身女妖、石像鬼、弓箭手、野猪和僵尸。

生命值最高的是25点,雷元素;最低10点的则是狼骑士和弓箭手。

速度最快的9点终于不是雷元素了,而是鹰身女妖和石像鬼;但速度最慢的4点则永远是僵尸。

而单价最便宜的盗贼要100个金币,性价比不高;最贵的雷元素275个金币,果然3级的实力要配上3级的价格。

整体看下来,11个二级兵同样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400+的雷元素独自一档,高出其他部队两个身位;

200+的则有三个兵种,玛各、鹰身女妖和战斗矮人;没想到吧,大家诟病最多的玛各居然排名第二,其实这个兵种受到的误解挺多的。所有属性都是中上游的情况下,如果玩家玩得好,那么远程加范围伤害其实输出是爆炸的。只是很多人都玩不好,才会认为玛各垃圾。

150~200分区间里有两个兵种,狼骑士和石像鬼、前者输出爆炸而后者同样是前两级兵力速度最快的单位。

135~149分的则有弓箭手、野猪、僵尸、蜥蜴勇士和盗贼;之所以僵尸没有想象中那么弱,可能还是因为毕竟皮糙肉厚能耐打,真对上盗贼依然还是能赢。

三级兵里依然有两个中立兵种,总数量也是11个。但是总体价值的幅度从220~412;和二级兵的差距并不大,甚至有重叠。

这也符合游戏里大家的感受,一些强力二级兵或者特定情况下,三级兵的作用反而不如二级兵来得大。

但是三级兵里属性综合价值最高412点的是铁人,这就让很多人感觉不对了。

可事实上,铁人的攻防、伤害和生命都在三级兵里列前三,只是速度慢而已。而且有魔法抗性这个特征,也让开发者觉得铁人是个非常好的肉盾。可是实际用起来,铁人比龙蝇和大精灵要差不少,也算是开发者的一个误判吧。

综合属性最低的半兽人首领220的综合价值,倒是比较符合大家的预期。

铁人算是典型的高分低能了

三级兵攻击最高的属性是10点,对应的单位是三头犬和邪眼;攻击最低的属性是7点,对应幽灵和木乃伊。

而防御最高的属性10点有三个兵种,铁人、龙蝇和水元素;最低4点的半兽人首领则连二级兵都不如。

综合攻防最高的铁人是9.5;而综合攻防最低的则是半兽人首领,6点。

平均伤害最高5点,居然是水元素;平均伤害最低3.5点,分别是龙蝇与半兽人首领(半兽人首领果然是最弱3级兵)。

生命值最高的依然是铁人,35点;最低15点的大精灵,果然是与弓箭手差不多的3级兵。

速度最快13点龙蝇,同时也是7级兵外的最高速度。最慢的5点则被铁人、幽灵、木乃伊与半兽人首领四个兵种分享。

而单价最便宜的半兽人首领要165个金币,性价比还算好;最贵的水元素375个金币,不知道是谁给他的信心,雷元素吗?

整体看下来,11个三级兵四个档次如下:

400+的铁人和狮鹫的确还行,但是和雷元素在一个档次不觉得丢人吗?

300~400的四个兵种:三头猎犬、水元素、游牧民与邪眼都还凑合,排名第三的三头猎犬,其实是很多人公认的三级兵最强者。

250~299分区间里有四个兵种:幽灵、木乃伊、龙蝇和大精灵;别看龙蝇评价不高,但是速度足够快这一条就够证明他的价值了,大精灵也是如此,两次远程同样是一招鲜吃遍天。

至于220的半兽人首领?谁会在意这样一个垃圾射手呢?

四级兵和三级兵之间的差距,终于回到了二级和一级兵之间的差距了。因为中立兵种只有一个,所以四级兵总数只有十个。

综合价值第一的吸血鬼王,属性达到了717.5,的确堪称最强四级兵的称号;而最弱的烈火元素只有415,依然是被雷元素害的。

不受反击+吸血,吸血鬼王说是5级兵都没问题

四级兵攻击最高的属性是13点,据点族的食人魔王;攻击最低的属性是9点,堡垒族的银色飞马。

而防御最高的属性12点:十字军和巨蜥并列;最低的属性7点,也是食人魔王,可以说是攻强守弱的代表。

综合攻防最高的十字军和巨蜥是12点,继续并列;而综合攻防最低的则是银色飞马,9.5点,唯一一个低于10的四级兵。

平均伤害最高9点,分别是远程的幻影射手和近战的食人魔王;平均伤害最低5点的火元素,也算是蛮丢四级兵面子的。

生命值最高的还是食人魔王,60点;最低15点的幻影射手,也算是被生命属性拉低价值的代表了。

速度最快12点银色飞马,速度是她的唯一价值;最慢5点食人魔王,高攻高血低防低速,最典型的数据高但实战无用流。

单价最便宜的长角恶鬼270个金币,难怪是养猪流核心;最贵的吸血鬼王500个金币,依然性价比十足。

整体看下来,10个四级兵档次如下:

700+的吸血鬼王依然独自一档,别看属性相对一般,但是最强特技组合让他的AI价值甚至直逼800;

500+的四个兵种都是中坚力量,人族十字军、要塞族巨蜥、塔楼族大法师和据点族的食人魔王,都是那种看起来没啥,但是实战里承上启下的关键兵种;

400~500的五个兵种则相对一般了,只有幻影射手明显实用性超出价值,而其他的美杜莎女王是来搞笑的,长角恶鬼、银色飞马和火元素都是那种鸡肋角色(养猪的玩家除外)。

到了五级兵,基本上最高综合价值就已经过千了。换句话说,顶级的五级兵一个人打10个一级兵可能还有点风险,但是打5个绝对没有问题。

综合属性最高的是1147.5的邪神王,也是养猪流的核心关键点;而综合属性最低的土元素只有490点,依然是被雷元素拉跨的三熊之一(水、火、土)。

真的好用,不用不知道

五级兵里攻击最强的是牛头王,15点攻击力冠绝群雄;而攻击最弱的则是枯木卫士,只有9点。

防御的最高属性也是15点,依然是牛头王;防御最低的则是中立兵种恶鬼,只有7点。但是人家有自愈术所以也还好。

综合攻防最高的自然还是牛头王,平均属性15点,最低的则是枯木卫士与恶鬼,都只是10.5而已。

平均伤害最高的总是牛头王,伤害数据达到了16,几乎接近6级兵水平;而最低的土元素则只有8点均伤,甚至不如4级兵。

一直没有登场的蛮牛生命70点,堪称是五级兵最肉兵种;而人族祭司30点的生命看起来就有些搞笑了。

跑得最快的灯怪速度11,居然还不如前面几档最快单位的速度;枯木卫士4点的移动速度也是比较感人,一举拿下全兵种速度倒数第二的宝座。

当然,性价比最高的也是枯木卫士,425的价格比吸血鬼王都便宜,弄几十个上阵绝对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相比之下,最贵达到700个金币的邪神王和雷鸟就有点不是那么香了。

总体来看,五级兵的定位与四级兵有点类似,都是战场上的中坚单位,当然,五级兵也可以分为下面这几个档次:

综合价值1000+的邪神王与蛮牛,还有恶鬼;前面两位自然毫无问题,作为养猪流+高属性和致死流的核心都能充当战场主力,而恶鬼为啥有1000+的评价就不知道了,除了攻击高能回血,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而综合价值700~1000的单位里,雷鸟、尸巫王和牛头王不算核心,也算是个次要核心;灯怪和枯木卫士稍微差一些,但是战力还是不错的。

至于综合价值700以下的兵种就有点垃圾了,人族最废的祭司只能拿来升魔幻、野外兵种金人就是个纯粹的魔法肉盾、至于土元素,更是一代耻辱五级兵的代表。

终于到了战场的主力输出部队六级兵了;到了这个档次,兵种实力就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差距。

最猛的娜迦女王能拉出2600+的综合价值;而最弱的钻石人不过775这种五级兵属性。

暗黑骑士的18点攻击非常吓人,是六级兵里最高的;而13点攻击的钻石人也非常吓人,到了五级兵也就是中间水平。

防御最高18点也是暗黑骑士,二当家威武;防御最低的则是魔幻法师与钻石人,都是12点。

平均攻防最高的自然还是暗黑骑士的18点,平均攻防最低的也肯定是钻石人的12.5点。

娜迦女王的30点固定伤害很吓人,钻石人12的均伤害也很吓人……

至于生命,暗黑骑士再次以120点勇夺头筹,魔幻法师虽然30点最低,但是实际作用却远远高于60点的同伴们……

最快的火怪有13点速度,和龙蝇一样并列1~6级兵第一;钻石人5点速度…真不知道它为啥是6级兵。

价格最便宜的则是魔幻法师与钻石人,750的金币让人相信他们俩其实都是5级兵;相比之下,最贵的娜迦女王1600块基本上就是抢钱了。

总体来看,六级兵也有四个档次:

准7级的娜迦女王和暗黑骑士,综合价值2000+;单挑打不过骨龙,两个一起上绝对能把对方拉下马。

正常六级水准的冠军骑士、独角兽、火怪和魔法元素;都是1500~2000的综合价值水平,也是战场上超猛的二当家。

弱六级水平的毒蝎狮、飞龙王与独眼王,1200~1500的水平。更大号的鸡肋角色。

而强5水平的魔幻法师和钻石人,则以1000出头和775的价值名列最后两位,虽然魔幻法师的确实用性很大,可是强行定位为6级也是有点过分。

九大种族+4个特殊龙,十三个七级兵就是这款游戏的最顶级战力了。

能当作九级兵的圣龙可以贡献出高达67580的恐怖综合价值,如果单挑,一只圣龙打2000个农民,400个半人马首领都是轻而易举。

而七级兵的耻辱骨龙则只有3962的综合价值,也难怪人家会说它早晚要被暗黑骑士偷家。

攻击属性最高自然是圣龙,50点没商量;最低则是终极九头怪的18点(骨龙狂喜)。

防御属性最高的自然还是圣龙,同样50点;而最低的则是骨龙的17点(……)

攻防综合最高自然还是圣龙第一,50点;攻防综合最低自然也还是骨龙,只有18点。

伤害最猛的依然是圣龙,75点均伤;大恶魔和终极九头怪则分别是35点的均伤害,不足圣龙一半。

圣龙的生命有1000点,那第一毫无悬念;最低的凤凰、骨龙和大恶魔的200点血才是人家五分之一而已。

速度最快的凤凰高达21,终于不再是圣龙了;速度最慢的终极九头怪则有着7的速度。

至于价格嘛,圣龙的30000金+20个材料应该直接吃穷一波喜欢它的玩家;最便宜的凤凰虽然是2000+1,但是架不住人家产量高啊。次次都是你的两倍。

综合来看,七级兵的档次反而少,只有三档:

超越7级档次:四龙;有啥好说的,哪怕最弱的仙女龙都是小20000的综合价值。自然超越7级。

强7级档次:6000~8000的金龙、黑龙、大天使、大恶魔和泰坦;这五位在没有四龙的时候,就是游戏里的天花板角色。当然,大天使、黑龙和泰坦的实用性更强;而金龙、大恶魔则略有差距。

弱7档次:凤凰、比蒙、终极九头怪和骨龙;骨龙垫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而另外三个兵种虽然也是远超6级兵的强大,可是依然比起前面那些还是有所不足的。

当然,你要是攒了3000个比蒙就当我没说。

以上,就是英雄无敌3里所有登场的78个兵种排名。

怎么样?看完本文后,你认可这个排名吗?官方的AI价值和战斗价值,大部分兵种身上还是得到体现了。但是也有少部分是实用性与价值不符的,这也无碍游戏的伟大之处。

所以,如果再让你玩这款游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搭配呢?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2022年买冰箱主要看什么?看我的大冰箱保姆级攻略与机型推荐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一念丸子

一位好大哥最近在进行新房装修,找我推荐家电,为了不辜负好大哥的信任,我下苦工做了一番功课。考虑到好大哥的经济情况良好,比工薪阶层有实力的多,选家电对性价比不怎么在意,但性能、功能都要好,我突然想到,不是所有消费群体都最看重性价比,对于性能至上的群体,选家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那么就以好大哥选家电为契机,讲讲怎么从性能和需求层面选家电,先从冰箱开始。

不打算深入研究,只想买个好冰箱,那么关于参数的东西就不叙述那么详细了,但是相关的选择依据还是要有的,比如下面几条:

1.冰箱开门方式

随着冰箱的容积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冰箱的开门方式也愈发多样,目前,按开门方式分有单门冰箱、双门冰箱、三门冰箱、对开门冰箱、十字对开门冰箱、法式多门冰箱和T型三门冰箱。

其中单门冰箱、双门冰箱和三门冰箱的容积比较小,适合房屋面积小,人口少的小家庭;

而对开门冰箱、十字对开门冰箱、法式多门冰箱和T型三门冰箱的容积一般比较大,适合房屋面积大、人口多的大家庭,按照现代人的理念,选大冰箱的人还是占多数的。

那大冰箱又该怎么选呢?理论上来说,冰箱门数越多,储存分区就越细,储存效果也越好。

所以,我们日常尽量选门数多的。

个人建议优先级别:法式多门冰箱>十字对开门冰箱>T型三门冰箱>对开门冰箱。

2.冰箱制冷方式及循环数

相比开门方式,冰箱的制冷方式及循环数,更能影响存储效果和使用体验。

按照制冷方式,冰箱可以分为直冷、风冷和混冷三种。

直冷即蒸发器直接与间室内腔或空气接触吸热,制冷过程会结霜,所以我们叫它“有霜冰箱”,目前单纯的直冷方式常用在容量较小,价格较低的冰箱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会结霜,清理麻烦,再有就是制冷不均匀。

风冷即利用风扇将空气输送到冰箱背部的蒸发器腔,吸热后再送回间室,如此反复,制冷过程不会结霜,所以我们又叫它“无霜冰箱”。

相比于直冷,风冷最大的优点就是无霜,且依靠强制对流制冷会比较均匀,目前大部分的冰箱使用的都是风冷的技术。但也有问题,强制对流会导致不同区域的冷藏品容易串味。

混冷其实就是直冷和风冷的混合使用,即冷藏用直冷,起到保鲜效果,冷冻用风冷,无霜且控温精准。

混冷方式解决了直冷和风冷所存在的问题,优点非常明显,但就是贵,目前这个技术在西门子和博世的高端冰箱中用得比较多。

再说说循环数,在风冷中,为了避免串味,强化制冷效果,会按照蒸发器的多少分为单循环、双循环和三循环。

单循环的冰箱容易有串味问题,而对于双循环和三循环来说,每个循环是单独依靠一个蒸发器进行的,互不干扰,每个循环所负责的区域互不串味,也可以个性化的设置所需的制冷温度,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

建议选择冰箱循环数优先级别:三循环>双循环>单循环,这里要提醒的是,“双风路循环”≠双循环。

3.冰箱容积大小

冰箱的容积选多大?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第一是摆放位置。

容积越大,占地面积越大,我们在选购冰箱时必须参考房屋格局,冰箱摆放位置的优先级应该是厨房≻餐厅≻客厅。

我就见过朋友因为贪大,厨房摆不下,只能摆在客厅,厨房空间浪费了,放在客厅还不太好看。确定好摆放位置、量好摆放区域的尺寸,基本可以确定能放下的冰箱大小了。

这时候要注意一个细节——散热空间,如果是普通冰箱,一般需要留有左右后各10cm的散热空间,如果是嵌入式冰箱,这个空间就根据各品牌设定的尺寸来。

第二是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比例。

主流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分配比例是3:2,就是冷藏部分多一些,冷冻部分少一些,但这样对一些喜欢囤肉囤冻品的家庭来说很不友好,所以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分配比例为1:1甚至冷冻室大于冷藏室的冰箱。

如果你爱逛菜市场,喜欢新鲜菜,可以选冷藏室比较大的冰箱;如果你爱囤冻品,冷冻室较大的冰箱更合适。补充一句,一般变温室也包括在冷冻室内。

第三看家庭人口及需求。

这个最重要,比较标准的说法是,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参考100~250L/人的标准,我认为,即使家庭人口多,500L-600L的冰箱也足够了,冰箱再大,就太占空间了。

4.冰箱品牌

选择冰箱牌子的时候,市场占有率大、口碑好的牌子不容易踩坑。

比如海尔,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一,几十年专业造冰箱,品控质保方面比较稳,买它不会有太多问题。其他诸如美的,容声,西门子,松下,博世、东芝,问题都不大。

如果有高端或高性价比需求,一些大品牌的副牌线了解一下,会有惊喜。比如海尔,它有主打高端的子品牌卡萨帝,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统帅;比如美的,它有主打高端的子品牌colmo,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华凌。

再有掌握各家电品牌的特点,掌握选购大方向会很快。

个人认为,海尔做冰箱的资历深、品控较好,相当于空调中的格力,可以无脑选它;容声、美的性价比较高,可以低价得到性能不差的产品;卡萨帝的嵌入式冰箱很有特点,质感出众;

colmo的用料很足,服务宾至如归,重视售后的选它;德系的西门子、博世的技术较好,高端型号不错;日系的松下、东芝(现在是美的的了)和日立,馅大皮薄,占地面积小却容积很大,适合既想需求大容量但位置又不多的家庭。

5.特色技术

最后谈谈各家的特色技术。买冰箱,预算充足的话,特色技术是锦上添花,可以挑一挑。目前冰箱品类的特色技术包括两种——除菌技术和保鲜技术。

先说除菌技术,市面上冰箱产品描述除菌的词有“灭菌”、“杀菌”、“抗菌”和“抑菌”等。

“灭菌”和“杀菌”都属于主动除菌技术,其中“灭菌”技术一般应用在医用冰箱上,非常严格,家用冰箱一般不会使用;“杀菌”技术则多见于家用冰箱,杀菌效果需要经过卫生部门认证,也是很靠谱的;

“抗菌”和“抑菌”则属于被动除菌技术,抗菌技术需要使用特殊材料,且抗菌率也需要卫生部门认证,所以在被动除菌技术中比较可靠;而目前在很多中端冰箱中用的“抑菌”技术,这个目前没有标准,水有点深。

所以,在除菌技术上,选购优先级:“灭菌”技术 > “杀菌”技术 > “抗菌”技术 > “抑菌”技术。

再说保鲜技术,保鲜的核心就是控温和保湿。首先对冰箱的温度波动进行精准控制,把波动降到最低;然后保持空间内的湿度适宜,减少果蔬水分流失,保持新鲜。

各品牌对自家的保鲜技术的描述都不大一致,但核心是一致的,基于精准度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等级,如西门子的零度生物保鲜、零度plus保鲜,智感零度保鲜。

最后罗列一些牌的特色技术和优先度作为参考:

海尔:除菌技术:EPP杀菌技术>植萃杀菌净味技术>T.ABT技术>DEO净味技术(无杀菌能力)

保鲜技术:MSA控氧保鲜(卡萨帝)>全空间保鲜技术(海尔)>MRA低氧窖藏技术(卡萨帝)>红外恒温保鲜(卡萨帝)>F-D Plus全时感应变频(卡萨帝)

西门子:除菌技术:IZA抗菌净味系统(西门子的除菌技术太少)

保鲜技术:智感零度保鲜>零度plus保鲜>零度生物保鲜

松下:除菌技术:纳诺怡X纳米水离子杀菌技术>银离子Ag+抑菌技术

保鲜技术:-3℃微冻保鲜技术

美的:除菌技术:PST+超磁电机技术>AST+光循环净味除菌技术>铂金抗菌净味技术

保鲜技术:微晶一周鲜技术

容声:除菌技术:AI智能双净除菌>全空间四维净化>NAF负离子动态除菌>AIF+离子净味/除菌>AIF草本抗菌/AIF保鲜系统

保鲜技术:纳米自然补水技术>蓝光spa养鲜

冰箱的型号能够反映很多信息,但很多人看不懂。我们的冰箱常用BXX-数字+字母1+字母2+字母3+字母4….来标识冰箱型号:

1.B代表产品代号,通常指分体式家用电冰箱(泛指冰箱);

2.XX代表用途分类的意思,C指冷藏功能,即单门冰箱,D指冷冻功能,比如冷柜,CD表示拥有冷藏冷冻功能,即双门以上的冰箱;

3.数字代表容积或者规格代号,如标明为452,即代表冰箱为452升的容量;

4.字母1代表制冷方式,W为风冷、Z或者没有字母为直冷、H为混冷;

5.字母2代表系列号或者升级的标志;

6.字母3代表门体的材质,如G为钢化玻璃;

7.字母4代表冰箱外观的颜色;

学会看懂冰箱型号,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被忽悠。

简单的冰箱选购知识基本都能掌握了吧,进入各个品牌冰箱推荐环节,懒得看科普部分的可以直接参考这部分下手。

1.海尔冰箱推荐——BCD-501WLHTS19B9U1(501L)

推荐价格:5100元

推荐理由:本人最近入手的就是这款,T型三门,虽然是钣金面板,但颜值也不低,与国家博物馆联名打造,暗墨澜搭配国瓷冰釉纹,国风设计,低调奢华有内涵。

风冷+双系统三循环配置,虽然做不到每个区域匹配独立循环系统,但看下整体配置和性能,完全在线。

亮点之一,冷冻区和变温区容积大。足足200L的冷冻区和115L的变温区,像我家老妈子这样爱囤肉菜的,可算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了。

亮点之二,它的厚度较薄,只有647mm,跟日系冰箱有的一比,家里空间不足的,在满足大容积的基础上更省空间。加上全空间保鲜技术,EPP杀菌技术,一级能效,我已经先冲了,以后给大家反馈使用体验。

2.容声冰箱推荐——BCD-516WD16FP(516L)

推荐价格:5399元

推荐理由:容声冰箱是市场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之一,以性价比高著称。

这一款冰箱属于容声的原鲜系列,别看价格不高,但是配置方面已达到容声冰箱的top级水准。

十字对开门设计,面板采用VCM钣金面板,为体现高级感,采用了原石肌理,触手有摸石头的感觉,手感很棒。

双系统双循环制冷,516L大容量特别能装,冷藏室有310L,碾压大部分冰箱冷藏室容积;冷冻室175L,变温室31L,也够用。

整体技术、性能上没得说,优点满满。采用了容声最好的4.0养鲜系统保鲜技术和AI智能双净除菌技术,再加上可视化雷达感温,温控更精准。

材质用料上是它的一个突出亮点,在大多数冰箱背板都用金属的情况下,这一款冰箱用的是少见的玻璃背板,高效导冷,环保送风,保鲜好、更显质感。

只是从占地面积来看,宽度为794mm,比较窄,但为了保证容量,深度居然有694mm(普通的在680mm左右),对橱柜限制比较大,空间上不够友好。

3.海尔冰箱推荐——BCD-552WSCKU1(552L)

推荐价格:6000元

推荐理由:这一款算是海尔高端冰箱中的性价比选手了。

十字对开门,分区精细,总容量为552L,冷藏室366L,冷冻室93L,变温室93L。

面板采用钢化玻璃面板,比普通钣金面板要高级得多。

风冷三系统三循环,循环数多,各区分开控制,温控精准,不串味。

保鲜采用海尔的全空间保鲜技术,除菌采用EPP杀菌技术,同时,还是一级能效,省电节能。

在用料和技术上,基本算是top级别了,不嫌弃冷冻室稍小的话,在6000-7000元区间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美的冰箱推荐——BCD-501WSPZM(E)(501L)

推荐价格:7499元

推荐理由:这款算是性价比品牌美的里的中高端选手。

除去超薄款,它也是价格比较高的一款,十字对开门设计,比双开门的温控效果更好。总容量为501L,331L的冷藏区和170L的冷冻区,没有变温区有点瑕疵。

面板采用VCM金属覆膜板(钣金面板的一个类型,稍微高级一点)。制冷系统是风冷,双系统双循环,在美的这个级别上还是不错的。

这款冰箱采用了美的最顶级的保鲜技术微晶一周鲜技术,除菌技术是最顶级的PST+除菌技术,这方面还是很有诚意的。同时也是一级能效,综合性能,参考价位,性价比还算可以,在京东自营旗舰店有货的产品中,我认为可以列入考虑名单。

5.卡萨帝冰箱推荐——505WGCTDAGDYU1(505L)

推荐价格:10399元

推荐理由:卡萨帝冰箱属于海尔冰箱的高端品牌,但性能对得起价格,这一款作为卡萨帝的头部产品,亮点很多。

十字对开门设计,风冷+双系统双循环制冷模式。容量为505L,其中冷冻室185L,冷藏室320L,没有变温室,分区合理,大开大合,不拘小节。

亮点之一是面板采用原石纹理的钣金材质,质感非常不错,毕竟属于卡萨帝原石系列的高端产品。

亮点之二,在保鲜和杀菌上基本把卡萨帝的高端技术都用上了,从 MSA 控氧技术,到 F-D Plus Pro全时感应变频技术,到 -30° 深冷智冻,除菌采用Fresh Turbo Pro智慧动态除菌技术,科技感拉满了。

亮点之三,卡萨帝的特色设计——自由嵌入,可以做到最小2cm的散热间距,冰箱的宽度也仅有790mm,搭配橱柜非常和谐美观。

6.西门子冰箱推荐——BCD-569W(KA96FA12TI)(569L)

推荐价格:12000元

推荐理由:西门子冰箱是这几年口碑飞涨,品牌最大的亮点是它的零度保鲜技术,据说15天以后的菜叶,从保鲜盒里拿出,跟买的时候比居然还差不太多。值友群里很多值友都推荐这一款冰箱。

首先,它是T字对开门设计,冷冻室215L,冷藏室219L,零度室135L,冷藏冷冻和零度空间都足够大,分区也是比较合理的。

面板方面,这个系列款式繁多,这一款属于最基础但是性价比最高的款,所以它使用的是钣金面板,有更高级的钢化玻璃面板和陶瓷面板,但价位也更高。

混冷制冷方式,三系统三循环,冷藏室,零度室和冷冻室采用三个独立的循环系统,精准控温、不串味,做的非常到位。

保鲜技术作为它最大的亮点,即便因为是基础版,采用的是第一代零度保鲜技术,保鲜表现也足够优异。

价格更贵的KA96FS70TI、KA96FS70TI使用的是二代零度Plus保鲜和三代智感零度保鲜,没有预算限制的,这两款的性能还要更好。

7.松下冰箱推荐——NR-EW45TGA-W(453L)

推荐价格:13400元

推荐理由:松下冰箱除了优越的除菌技术和保鲜技术,还有个极大的优势,在有限空间内提升冰箱容量;

把原本的底置压缩机换成了顶置,让冰箱做到了“馅大皮薄”,很讨厨房面积有限的家庭喜欢。

这一款冰箱453L的容量其实不算小,采用日式五门的形式,分区多,功能也多,其中冷藏室228L,有宽幅变温室54L,冷冻室111L,各方面的功能都比较合理。由于采用了顶置压缩机的形式,冰箱空间在有限的面积中得到了极大的利用。

冰箱的体型非常小,深度580mm,宽度也仅有792mm,嵌入橱柜很好看。同时,作为可以自由嵌入橱柜的冰箱,它的深度几乎与标准橱柜深度一致,且左右间距仅需1.5cm,背后深度也仅需2cm,对面积有限的小户型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制冷方面,日式冰箱一贯采用单系统单循环风冷,而这款冰箱少有的采用了双系统双循环,温控更精准,避免串味问题。

除菌方面采用松下最高端的纳诺怡X除菌技术,保鲜上用了-3℃微冻保鲜技术,另外新推出超声波加湿功能,对于湿度控制明显更好了。

总体来讲,喜欢嵌入式冰箱的,无论外观还是性能,这款可以作为首要考虑。尤其它的钢化玻璃面板,又为它的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嵌入橱柜还好看。

冰箱方面,参数繁多,各种技术也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各品牌客群的不同定位和系列,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求细细挑选。但很重要且不能忽视的一点,一定要把实用、性能放在首要考虑位置,然后再去参考颜值或其他附加功能,希望大家都能选到合心意的好冰箱。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