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有人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
还有人说如果拍成电影和《泰坦尼克号》有得一拼
前天,丁阿姨在敬老院读孟四哥的外甥女从杭州发来的信。 辽沈晚报记者 刘冬梅 摄
上个月底,辽沈晚报的记者来电,说有位叫丁世娟的阿姨,想寻找住在杭州的孟庆恩老人。丁阿姨今年83岁,和孟庆恩是同学,希望通过孟庆恩找到孟家的四哥,这位孟四哥是丁阿姨的初恋。
当年她和他青梅竹马,他去了沈阳当兵,当时年仅17岁的她也毅然报考了东北财专去了沈阳,两人互通书信,感情一下子拉近。至今她还记得那一个周末,他来看她,一身军装,英姿飒爽。
有一回两人去看电影《小二黑结婚》,开场后灯关了,他悄悄握住了她的手,她心里甜甜的……这是他们离得最近的一次。
后来两人莫名其妙吵了一架,开始冷战,他再也没来信,也没来宿舍看过她,她心里怄气,也不理睬他。再后来……她结婚了。
结婚那天,他来了,送了她一条绣满小花的毛毯做礼物,转身走了,只留下一个背影……
这是她最后一次见他。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丁阿姨已是耄耋之年,很想知道,这么多年没见,孟四哥,你还好吗?
快报记者打听到孟庆恩老人住在朝晖大家苑一带,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也帮着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却被遗憾告知,孟庆恩老人前不久刚刚离世,而孟四哥早在1966年就已经离世了,当时只有34岁。
昨天丁阿姨收到了孟四哥外甥女的信,外甥女在信中详细写了孟四哥生前的一些情况。读信时,丁阿姨的眼眶红了又红,当着大家的面没哭,可是回到房里,偷偷哭了……
没有想到,当年一次冷战,她和孟四哥就这样错过了一辈子,而他那天的一个转身,从此生死相别再不能见。(详见本报昨日报道)
昨天,读者王先生告诉我们,昨天早上,有家电台用音频演绎了这个报道,据说很多司机听了后泪流满面,把车停在路边,和电台互动。
昨天快报官方微信推送了这篇报道后,也让无数网友泪崩。
淡若水: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是啊,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好好珍惜眼前人。
Shirleilei:看得想哭了。
雪无泪:看了这篇文章莫名心疼。
猴子:好感动。
从前慢:老底子的爱情故事看后感动满满!
一切皆有可能:有情人难成眷属,阴阳相隔空留思念,悲!
遥遥领衔:这个故事几乎包含了悲剧所有要素,看得让人流泪。
易成:非常感人、动人的爱情故事!愿美好的思念永留心间,愿动人的故事永远相传,我想,虽然有情人天各一方,但初恋的深情和美好,将永恒相连。
琳琳:看着看着很自然眼泪下来了,好感动,也好遗憾。
红枫叶子:看得我泪流满面啊,错过了,会后悔一生呀!
西湖之恋:好感人,看哭了……
满意小粒:被故事感动了,还是想起以前的自己,泪水就这样滑落,不要转身,更不想分开一辈子。
朱湄:眼泪哗哗往下流,为这份真实感动流泪,纯纯的爱情想来是有的,只是这个浮躁的世道,让很多人的心冰封了。
紫云英:静静听着《后来》,看得我泪流满面。
xiaoer11107:看哭!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懊恼悔恨也于事无补,只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秋***红:那个时候的爱情好纯真,只拉过一次手,都过了半个世纪了,还记忆犹新,这样的爱情真美,催人泪下。
hong:好感人的故事,孟四哥好帅气。
燕:现实就是现实,错过就是错过,不像电视剧,我们可以知道开始结局。
陌上花开:想到了《海角七号》。
柠檬熊猫:太感动了,比电视剧感动一百倍。
薇薇:拍个电影吧,找个帅哥做男主角,跟《泰坦尼克号》有得一拼,开头从老年回忆开始,结尾以哭泣结束,希望演得好一点,得个奥斯卡没问题。
洪小诺:以前的爱情是那么纯真,不夹杂任何水分。
小鹏展翅:那辈人的爱情,那么刻骨铭心,现在的人要反思很多啊。
也有人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和想念的人——
胡海霞:初恋总是美好的。
芒果:照片上的主人公真的好漂亮,孟四真是英雄气短,让人扼腕叹息。阴阳两隔的爱情最痛苦最无奈,我的初恋早在三十年前就去世了,活着的人才是最可怜的。
蝶恋花:有一次偶遇初恋说还保留着书信和照片,一晃就是25年了。
画儿:时代带不走少女时期的爱情,放在心里深处好好保存。祝奶奶健康快乐长寿。
颜雅定:真想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同学啊,分开50年了有空就会想最好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让我们发寻人启事,如果能找到想找的同学那是多么开心的事。
幼达:很感人的故事。人生就是如此,一刹那的错过,就是一辈子的后悔。只能说句“缘分未到,奈何!”
还有人告诉自己
相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要珍惜爱的人——
包装工: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珍惜吧。
侯真:好伤感的结局,要把握当下啊。
胖薄荷:一瞬间的错过,就是一生。
听风:看了这个事情,心里好难受,愿我能和我心中的她终成眷属,别无他求!
时光里的左右: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来,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人。
安心院:要珍惜。
秧:爱了,就应该直截了当说出来,两人明明相爱,一个要拐弯抹角告诉对方有人追求自己,一个不解风情,怄气不理睬,错过了美好的初恋,可惜了。
索拉:好感动啊,所以爱一个人一定要珍惜,不要错过,不要留下遗憾。
云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往事云烟,珍惜眼前。
我在南湖边:我的天!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所以请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生活,留给身边人美好印象。
路过人间:一别,今生再也不见……恋人也好亲人也罢,请珍惜……
彧:一转身,即使不是天地相隔,即使还在一个城市,也是一辈子不见了。
恐龙:很感人的故事,感慨多少幸福就在身边,很多时候却浑然不知,珍惜!
宵宵麻麻:如果丁阿姨初恋那个时候主动去找丁阿姨,他们完全是另外的人生了,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也有网友有疑问——
钱塘小猩猩:猛一看,挺感动,细一想,若感情真的如此深刻,又怎会轻易他嫁,又怎会一别几十年不去寻觅对方消息,如今到老,孑然一身,才想起那个曾对自己用情至深的人,不过是为了寻找当初的自己罢了。
辽沈晚报记者说,丁阿姨的老伴已经去世,孟四哥是她深埋心里一辈子的情结,如今她83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故人,见上一面,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丁阿姨的孩子们也支持,就是为老人了个心愿。
至于为什么轻言分手,又几十年不寻觅对方消息?一位网友的留言或可回答——只恨当年太年轻。
3月26日,在沈阳三台子某社区服务站内,一名“大白”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半晌没起来,在被人搀扶着起来后,她摆摆手:“没事儿,老毛病了,关节炎犯了。”在被强制性脱掉防护服休息后,大家才注意到,原来这位一直冲在志愿者队伍前面的干劲十足的“硬核大白”是位50多岁的阿姨,连日来的奔忙和后背上背着的几十斤消杀桶让她患有滑膜炎和半月板损伤的腿连站立都疼痛不止,只能贴着止痛贴坚持。
她叫卢世伟,是辽勤幼教公司所属的一个幼儿园的后勤园长,平时最热心参与公益活动,这一次,伴随沈阳疫情来袭,她几乎每日无休的参与到疫情防护活动中,带着园里的年轻老师披星戴月的赶赴疫情环境最复杂的社区核酸集中采集点,担负起采集样本转运工作,完成工作后,她还自带消杀装备,在检测点进行系统的消杀,用行动默默地保护着这座城市。
热心公益的资深义工 行走的“消毒喷雾器”
卢世伟是沈阳志愿服务团队里的“老面孔”,10多年来,她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公益场景中。从2020年2月起,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每次群里发布活动,她都主动请战,一直战斗在消杀一线,从不叫苦叫累,是队中有名的“钢铁战士”。
在防疫过程中,看到所在小区出现了封控楼道,卢世伟就主动联系社区,表示自己曾有过防疫消杀的经历,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忙碌的身影便开始出现在了社区的各个角落。考虑到一些小区所需消杀面积大、难度高,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当即自费采购了消毒设备和消水,同时联系一起做志愿者的朋友们紧急组建了一支临时“战队”,主动认领消杀任务,逐一走遍了各个解封后的小区、核酸检测点、居委办公场所……
在参与消杀服务的过程中,卢世伟每天背着30多斤重的消毒液,走遍小区里的每一栋楼道、每一层缓步台、每一级台阶、每一处公共空间……跟志愿者们一起进行地毯式的喷雾消杀。由于经常连续工作超10个小时,防护服又密不透风,一天下来衣服基本是湿的。“防护服的穿、脱起来很麻烦,出汗多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防疫物资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志愿者们都不舍得更换、更不能够浪费”。卢世伟说的很轻松,在消杀工作中,卢世伟经常被弥雾呛得出现流眼泪、咳嗽,但她也始终坚持着完成任务。
再次请缨 奋战核酸检测一线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请大家佩戴好口罩,耐心等待”、“主动出示健康码”……在2022年料峭的春寒中,沈阳启动了6轮全民核酸检测,卢世伟再次走上街头,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
3月24日凌晨5:30,天刚微亮,卢世伟就来到了核酸检测点,上岗前,她总会拿着酒精把座位全面消毒一遍。“我们要对检测者和自己负责任,做到检测环境是安全可靠的。”卢世伟说。
有些小朋友害怕,有点抗拒核酸检测,不配合医护人员,这时候卢世伟就采取各种“花样哄”,“这根棒棒是甜的,你试试?”“阿姨给你唱《小鸭子》,你配合姐姐张开嘴巴,好不好?”“如果你完成检测,我们有奖励哦。”在卢世伟的“花样哄”下,小朋友几乎都会好好配合完成检测。
连日来的奔走呼喊,有时候累得跑不动了,嗓子也哑了,但卢世伟还不忘给身边的人加油打气,她说,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她想学校里的孩子们了。
责任担当 “疫”不容辞 辽勤集团展现使命担当
卢世伟只是辽勤集团党员志愿服务大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伴随省内外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辽勤集团第一时间响应行动令,1126名员工坚守服务一线,1003人第二梯队24小时待命,党员志愿者772名有序参与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辽勤集团选派驻村干部也响应号召,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战“疫”一线,守好防疫“最后一公里”,9名驻村干部全力配合乡镇、村党组织和疫情防控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戴伟、曲胜、李忠野、徐凤阳坚守村屯检查站昼夜奋战;杨宇航每次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后立即回到卡口,在101国道检查站值班;董敬宇坚守法库县陈五十屯村,每天组织村民分流、排队、全天候跟踪,并陪同医护人员对年纪较大和行动不方便的村民进行入户检测,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辽勤的党员干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中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在驻村防控一线,表现出国企人的使命担当。
截至目前,辽勤集团千余名员工驻守在26个重点保障岗位,8个员先锋队,35个员模范岗的400名员工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各单位团结一心、形成合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发挥着积极作用。
5月10日,中超联赛第9轮开战,在泰达主场迎战申花的比赛中出现感人一幕,赛前,主队泰达球迷打出标语,悼念申花球迷张阿姨:“张阿姨一路走好,愿天堂也有足球相伴。”
比赛第61分钟,双方球迷共同打开手机闪光灯,为这位享年61岁的老球迷送行,赛后申花全体列队为她默哀。
张阿姨是一位资深的申花球迷,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度过了26个年头。如今噩耗传来,张阿姨于9日下午一点在江湾医院不幸离世,享年61岁。
2017年张阿姨的癌症复发,化疗的几个月,张阿姨家里医院两头跑,仍旧心心念念着申花。只要身体情况好一些,她就嘟囔着要去虹口足球场看比赛。张阿姨一直很乐观,这是因为她希望每次走进球场,大家都是带着希望进去的,看到她的时候也都乐呵呵的。
“如果不是申花给我力量,我的身体一定坚持不到现在。申花球迷对我都很好,我很感谢他们,每个人都像是我的家人,这也是申花这支球队给予我的。”张阿姨生前说。
在张阿姨心里,申花队员都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事,就是自家的事。2013年,申花最低谷的时候,她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远赴沈阳给球员打气。那一年,几乎所有的客场都有张阿姨的身影。
2016年德比登巴巴受伤之后,张阿姨每天都坐地铁去位于江宁路的普陀人民医院门口蹲点,日复一日地为登巴巴祷告,“登巴巴是我们申花的重要一员,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对申花有非常大的贡献,作为球迷我应该过来。”
得知张阿姨病逝,申花队员纷纷表示哀悼。钱杰给在微博上写道:“红尘来去匆匆,回忆留作永恒!”申花俱乐部官方微博在阿姨病逝当天写道:“每一位申花球员、球迷见到您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张阿姨。在与病魔抗争的十余年,您的乐观和勇敢深深地感染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愿您在天堂依然能够守护着那一抹挚爱的蓝色!张阿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