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amd处理器型号排名,amd处理器怎么样

来源:[db:H1] 浏览:0 2024-05-18 21:45:00

说起AMD,不一定要从Fairchild 说起。 Intel和AMD的创始人都是Fairchild的员工,但Fairchild盈利后,又把钱投资到了母公司,导致Fairchild倒闭。早期,AMD作为IBM的第二CPU供应商和英特尔的备胎而存在。从事采购行业的朋友都知道,没有哪个厂家可以只与一家公司合作,但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无法按时供货,可以聘请第二个紧急供应商,需要做好准备。

amd处理器型号排名,amd处理器怎么样

左边是Intel的8086处理器,右边是AMD兼容的8086处理器。 Intel 8086是Intel于1978年设计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是x86架构的始祖。 AMD之所以能够生产X86处理器,似乎与多项专利的交叉授权有关,但在1998年之前,基本上任何能够支持Intel的主板都可以配备AMD CPU,直到Intel Pentium 2消息传出,英特尔撤销了该许可。 AMD 将单干。

最初,可以说两者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

AMD又一力作。 1974 年,一场商业骗局导致AMD 生产出了第一款CPU AM9080。这实际上是Intel 8080 的克隆版本。 AMD 通过仔细分析英特尔处理器芯片的照片,对原始设计进行了逆向工程。

AMD 当时能够复制386 和486 处理器,但由于工程复杂性和逆向工程英特尔处理器所需的时间,他们意识到需要设计自己的处理器。 K5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该处理器的定位是与1996年首次推出的原始Pentium竞争,主频为133Mhz。

有趣的是,上图中显示的PR133 是

AMD处理器用PR值来标记CPU的频率,但谁知道PR值是根据处理器的整体性能计算出来的值,而不是CPU的实际运行频率呢?我也知道。

事实上,PR值并不是AMD处理器首先使用的;很早在5X86时代,Cyrix就使用PR值来名义上表示CPU频率。几年后,Cyrix 处理器早已从市场上消失,但使用PR 值来标记CPU 频率的做法仍在继续。

奔腾时代,CPU市场由Intel、AMD、Cyrix主导。 Cyrix的芯片设计独特,虽然一般应用性能不低于Intel Pentium,但频率始终低于Intel。因此,Cyrix 采用PR 的方式来标记其CPU,将133MHz 芯片命名为PR166,暗示其性能与166MHz Pentium 相当。

不要低估频率的差异。我曾经在早期电脑城看到过一个骗局,可以用Pentium 2-233超频到Pentium 266并获利。在33MHz频率下,可以获得1000元左右的利润。当时有消息称,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想想看,不管你信不信,1996年我第一次学习DIY时,我用来测试CPU的工具实际上是一张VCD。当时有钱人买的是VCD硬解密卡,DIY爱好者则花了不少功夫开发CPU软解密卡。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硬件,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当时主流的VCD软件播放器有两种:Exing和国产的Super Ziva。两者都有基准测试,可让您测试CPU 软解码VCD 的性能。我们的电影本质上都是24帧左右,所以至少需要达到24帧才能称为真正的软解码。当时软解码VCD处理器最低的是AMD K5 PR100。 PR100的实际频率仅为75MHz。总价已上线。另一方面,性价比非常好。

然而,早期的AMD和Cyrix最大的弱点是它们的浮点计算能力。一般来说,游戏、图形处理、VCD软件解决方案等都是浮点运算。所以即使AMD和Cyrix有价格优势,性能上还是会有差异的。

AMD K5 PR100 不是我的CPU,它是我兄弟的CPU。我的第一台计算机的CPU 是AMDK6 233。请注意,AMDk6 有4 代,第一代目前没有3D。指示。

从第二代K6-2开始,AMD推出了自己的创新技术:3D。今年支持Intel的MMX技术,就连当年的显卡和游戏也肯定针对该技术进行了优化。

但最终还是无法与Intel的SSE多媒体优化技术竞争,AMD最终假装忘记了3D,现在只支持SSE。

上图为Intel MMX系列处理器,范围从166到233。当时有很多无良店偷偷将166超频到233并出售,而Remark处理器将标志从166改为233也存在。

一方面,因为Pentium MMX166非常容易超频。 166 的默认倍频为66 FSB x 2.5,如果您手动将倍频更改为3,它就变成Pentium MMX200,3.5 就变成233。偷偷超频可以赚几百块钱,而且基本没有风险。在大学里,我尝试了3x X83 FSB 并将MMX166 超频到250。我能够与3Dfx的voodoo2显卡一起稳定使用它。我花了三个晚上才把《半条命》游戏玩完。 《半条命》是CS之母,最初的版本只不过是通过地图编辑器创建的新游戏玩法。

至于本文重点讨论的AMD,K6处理器的超频性能明显逊于Intel MMX系列以及同时期的Pentium 2、Pentium 3系列。至于赛扬300A神器,我忍不住用这把刀砍了它。

之后的K6-III对应的是主频更高、三级缓存的处理器。从技术上来说,三级缓存的概念是AMD发明的,之前的处理器主板上只有L1一级缓存和L2二级缓存。 Pentium 2 是第一个将L2 集成到处理器中的处理器。请注意,AMDK6-III 的官方表示法是罗马数字III,而不是阿拉伯数字3。 AMD-K6-III是AMD第一款集成L2缓存的处理器,同时利用socket7接口上的L2缓存并将其转换为L3缓存。

顺便说一句,AMD k6-2的价格不错,但K6-III可能受到良率或AMD信心的限制,但它几乎赶上了更贵的Pentium 2。

从Socket7中期开始,Intel就拒绝向AMD开放Pentium 2兼容性。也就是说,AMD和Cyrix都只能走自己的路。当时AMD选择坚持Socker7接口平台,同时与VIA等台湾芯片组厂商合作推出Super7概念。

坦白说,Super7是基于Intel遗留下来的原有440TX芯片组基础上,增加了对AGP总线的支持。 AGP总线是上一代的PCI-E,但这种总线只能用于显卡。最初的接口是PCI接口,性能和带宽不如AGP,但后来的中高性能显卡基本不再有PCI接口。当时也有NVIDIA TNT2的PCI接口版本,但价格比AGP版本高出近50%。

说起super7,VIA可以说是当时super7概念的旗手,但同时还有SIS、ALI等厂商。由于这里是AMD的主场,所以我们会尽快将午餐送到VIA。

威盛曾经同时属于AMD和Intel,其技术也不错,甚至在一些较小的技术上领先于Intel。 VIA芯片组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和兼容性差。当时有经验的安装人员和DIY用户一般不建议安装VIA主板驱动。安装它会稍微提高性能,但会显着增加蓝屏的可能性。 AMD 对威盛的兼容性问题负有部分责任。

我必须说VIA是一家雄心勃勃的公司。它利用了三个X86处理器制造商Cyrix、IDT和Rise破产的机会,将它们全部收购。之前的显卡芯片组Overlord S3也是VIA成立时收购的。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也就是说,威盛已经拥有一整套自己的CPU、芯片组、显卡解决方案,可以独立完成整套X86系统PC。

正因为如此,萨姆的底线被触动了。为了防止X86 技术落入某些兔子之手,AMD 和Intel 联手在国家司法面前撤销了VIA 的认证。 VIA 芯片组仅兼容AMDK8 和Pentium。 4.威盛自己推出了基于Cyrix C3的Nano处理器,这是socker7时代的第6代处理器。

所以结果谁也说不准,但第六代落后的浮点处理性能无法与AMD和英特尔的第七代和第八代处理器相比。上图VIA C3 1.2G的实际性能与Tualatin Celeron 600MHz相当,是Intel性能的一半或更少。

有趣的是,我实际上在2012 年就见过这东西的新机器。广州三流整机品牌生产的办公电脑性能只能用“差”来形容。

对了,HTC和VIA的董事长都是王雪红。两家公司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清楚,下文将忽略。

目前,中国据说有X86处理器,据称与VIA具有相同的架构。关于性能,我保留个人意见。

AMD第一个进入快车道的是K7,其浮点性能大幅提升,甚至超越了同频率的奔腾3。

第一代K7有一个Slot A接口,类似于Pentium 2和Pentium 3的Slot 1接口,其中CPU核心放置在PCB上,PCB的金手指垂直插入主板。它有点像在7080 上播放的魂斗罗磁带。有趣的是,SlotA 接口在物理上与插槽1 相反。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1号位的配件没有售出,所以我主动帮忙清理货物。

至于上面的大部件,只有前面的部分是处理器部分,后面的大部件其实就是散热器。同时期的奔腾2和奔腾3也与此类似。忘了说了有没有散热器可以用于一般用途,但是原来的K7生命线并不长。

不过重要的是,Intel似乎正在接受高频处理器和技术创新的挑战,推出了Pentium 4系列,理念先进但实现难度大、效率低,因此AMD K7、K8初期处于劣势,他被迫站在那里。同频性能领先。老一代DIY用户都会知道,Tualatin处理器是一款性能出色、超频强大的艺术品,也是Pentium 3的绝唱。

K7系列CPU是AMD推出的高性价比CPU,可分为采用“雷鸟”核心、128KB一级缓存/256KB二级缓存、200MHz前端总线的Athlon系列CPU(后来还有Athlon系列)。 Athlon(CPU采用266MHz前端总线),Duron系列CPU采用“Spitfire”核心,L1缓存128KB/L2缓存64KB,200MHz前端总线,Athlon XP系列采用“Palomino”核心,“Morgan”Athlon XP系列采用最新的纯种核心。

K7 和K6 一样,也有多个阶段。早期的产品有一个很大的SlotA接口。与Intel一样,后者也走回了socket路线,但Intel的Pentium 3系列使用了370针的socket 370,第一个Pentium 4系列使用了socket 423,然后是socket 478。 AMD K7 使用插槽462。

由于K7性能很棒,基本上秒级运行频率与Pentium 4相同,因此AMD还发布了类似PR值的标志。比如我用的Athlon 2000+,实际频率只有1.66。 G.不过,说到超频,运行在2.2G或2.3G时非常稳定。最好的超频是Barton 2500+。

此外,当时大师还发明了用铅笔石墨作为金桥来短接CPU表面进行硬超频,特别是毒龙。由于毒龙被用来锁定FSB,因此可以通过用铅笔中的石墨短路金桥来打破限制。金桥是CPU的金杠杆,开放和封闭的定义完全不同。

AMD K7也是第一个支持DDR内存的处理器,而Pentium 4最初支持RAMbus RDRAM,但虽然RDRAM的性能还不错,但价格太贵,必须成对使用,用户的压力无形中越来越大。

说到478针Pentium 4,Intel也选择加入DDR内存大军。

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3和k7系列都有这种裸露的核心设计,可能是为了散热。安装散热器时,需要仔细规划,而新手安装者经常安装方向错误,压坏芯子或直接刮坏散热器。

最终,Pentium 4和K8都放弃了裸露的核心设计,回到了保护盖时代。但奇怪的是,每次英特尔做某事,AMD几乎都会效仿。包含第一代K7的A槽接口。

Pentium 4可以说是Intel的败笔,指令集很长,很容易提升频率,但效率较低,即使在同频率下也无法与老Pentium 3匹敌。然而,Pentium 4 引入了FSB 前端总线的概念。

事实上,K7也有类似的地方,但差异更明显一些。

让我们举个例子,因为文本量很大,粘贴或复制技术术语很麻烦。假设CPU是你的总部,你肯定需要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道路。直到Pentium 3 时代,所有外部通信路由都通过FSB,成本仅为FSB 的一小部分。例如,Pentium 2 233 的FSB 仍为66,而Pentium 3 550 的FSB 为100。 FSB 越高,与外部存储器交互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带来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性能。当然,当时的AGP和PCI接口通过分频降低到标准的66MHz和33MHz。但在非标准外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口速度间接超频,从而获得稍好的性能,但对主板和显卡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如果FSB 为83,则AGP 端将拉至83 FSB,PCI 将为41.5MHz。然而,100 FSB和133 FSB等标准可以自动将频率调整三分之二又二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很多超频高手宁愿关闭声卡,这样就不受PCI插槽频率的影响(集成声卡也有PCI接口,所以关闭是需要的)。单击选择ATI低端显卡。

实测,显卡来自同一时期。 ATI对非标准AGP频率的容忍能力比NVIDIA和S3都要强。几年前,我看过超频大师关西表演,他用的还是ATI的入门级显卡。

这有点夸张,因为早期的FSB 与CPU 相比仍然太慢。这就是为什么AMD K7 拥有可以将FSB 速度加倍、更快地连接到内存并增加带宽以满足您的要求的技术。更高的显卡需求。 Pentium 4 的FSB 技术比外部频率快四倍,这自然会带来更快的带宽和更好的性能。然而Pentium 4本身的核心品质太低,无法发挥先进的FSB前端总线的作用。

说到AMD K7和K8,除了威盛之外,还应该提到AMD的另一个盟友——NVIDIA。是的,当时ATI是一家独立公司,与AMD没有任何关系,而NVIDIA只是在与ATI对抗。

AMD当时也在推动64位处理器的概念。说实话,只是X64。从技术上讲,目前没有人使用真正的64 位处理器。

AMD64位技术在原有的32位X86指令集上添加了X86-64增强型64位X86指令集,使得这款芯片的硬件兼容原有的32位64位计算,而这款芯片将是真正的64位位X86芯片。这是真正的64位标准,X86-64具有64位寻址能力。

Intel的EM64T定义为: EM64T的正式名称是Extend Memory 64 Technology,即扩展64位内存技术。 EM64T 是Intel IA-32 架构或IA-32e(IntelArchitectur-32 扩展)的扩展。通过添加EM64T 技术,IA-32 处理器可以为软件提供更多的内存地址空间,并允许软件写入32 位线性地址,同时保持与IA-32 软件的兼容性。您将能够做到。 EM64T 特别注重32 位和64 位兼容性。

现在我们来谈谈重点。事实上,我们目前使用的处理器,所谓的x64技术,只是64位寻址能力,并没有真正运行64位系统或64位软件。例如,如果你安装8GB以上内存的winXP,系统只能识别3.2G左右。

要使用4G以上内存,至少必须安装win2003服务器操作系统或vista X64版本。

在软件方面,老版本的Photoshop只是纯32位软件,单个软件只能占用2GB内存,无论你是否有64位系统。当谈到较新版本的Photoshop时,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选择“完全占用”。好像有100GB多,有机会就查一下。

实际的64 位处理器是Intel Itanium 处理器。

IA64处理器I-tanium(安腾)是英特尔推出32位微处理器以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基于IA64处理器架构的服务器拥有64位计算能力、64位地址空间、64位数据路径,突破了传统IA32架构的诸多限制,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可靠性、管理以及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x86-64架构的诞生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当时,处理器的开发面临瓶颈,32位CPU的限制将内存地址空间限制在只有4G左右。 AMD 率先将32 位x86(或IA-32)扩展到64 位。它以一种名为AMD64(更名前也称为x86-64)的架构出现,基于该技术的第一批产品是单核Opteron 和Athlon 64 处理器系列。 AMD的64位处理器系列首先上市,微软不愿意为Intel和AMD开发两个独立的64位操作系统,因此Intel采用了AMD64指令集并开发了自己的指令集,我们被迫在我们的产品中添加某些新的增强功能产品。命名为EM64T架构(显然他们不想承认这些指令集来自他们的主要对手)EM64T后来被Intel正式更名为Intel 64。两者统称为x86-64 或x64,开创了x86 的64 位时代。

事实上,ia64 的历史比x86-64 更久远,最初是由Intel 和HP 在1990 年联合推出的。 ia64 并不重要,因为它不兼容32 位。随后,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计算需求,Intel再次将ia64拿出来,发布了安腾系列服务器CPU。 IA64 不应与x86-64 或x64 混淆,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与x86 架构没有相似之处。基于ia64处理器架构的服务器拥有64位的计算能力、64位的地址空间和64位的数据路径,使其在数据吞吐量、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都比传统服务器更快。打破了ia32架构的许多限制。我们在可靠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改进。这是自英特尔推出32位微处理器以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

然而,流氓64位处理器的背后不仅是重新开发的原生64位系统,还有重新开发的64位软件。就算给它一套安腾软硬件,你还想吃鸡吗?不,你想登录微信也可以。 2019年就宣布安腾将被安乐死,但关键是没有任何后续发展就浪费了金钱和技术,而且即使有后续发展用户也无法使用他们的操作习惯。很难改变。不用说,单CPU最低消耗是1000。

美金。 我相信,不少朋友的主机都不一定达到1000美金的级别。 不好意思,说AMD的话,Intel始终是不得不提及的。继续聊聊AMD K10,K10其实是K8L,可以理解为K8的改良技术,也就是说,架构变化不大。K8相当于対飙了Intel的奔腾4、酷睿,Nehalem、SNB四代的处理器,除了奔腾4以外,其他都输得挺惨的。 不过K10确实有一些领先的技术。比方说,前面提及的集成L3缓存技术,Intel到了Nehalam才有。 第一个六核处理器,Intel一直到了酷睿八代才有桌面级的,之前倒是在X79平台上面有多核,但是桌面级一直是四核八线程封顶。 第一个三核处理器,AMD把四核不稳定的处理器,屏蔽一个核心作为三核处理器卖;如果两个核心不稳定,就是当双核买。当年的火炉双核处理器X2 7750,就是双核的享受四核的功耗和发热。 第一个开核处理器,因为双核和三核部分是从四核屏蔽而来,因此,有冒险精神的主板厂家以及diy就玩出了开核。当年开核卖得最狠的莫过于AMD 5000+。开核看人品,但是基本上用不长稳定性也比不上正规的四核,尤其是带L3缓存的开核。貌似还有四核开六核的,至于传说中的两核开六核,估计要到凌晨四点大家睡得最香的时候才有。 以上这些第一,和Fusion融合技术比起来,都差远了。Fusion是基于AMD砸锅卖铁收购了ATI以后,真正是CPU与GPU两手抓。第一步是推自己的AMD 780G集成显卡芯片组,并且和Intel联合把VIA、NVIDIA这些芯片组厂家踢出去。前面提及到另外两家台系芯片组厂家ALI阿拉丁貌似是被NVIDIA收购的,Sis矽统是被Intel收购,专门作为廉价平台使用。曾经在某些神舟本本上面见过。自此,芯片组厂家就剩下Intel和AMD两家,而且都是各顾各。 而AMD收购ATI以后,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提出了Fusion融合概念。本质来说,这个相当于是把通用运算概念推倒民用。因为Intel的GPU性能太弱,NVIDIA又没有X86处理器的生产能力,所以说,某个程序来说,AMD确实是两个平台都能吃香的。可惜,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也就是office、photoshop、IE浏览器上面的GPU加速而已。可能大家听过,最为赚钱的通用计算是挖矿,也就是比特币。要说挖矿,确实也是AMD的显卡比起NVIDIA更为优胜,受限于篇幅,这边也不去延伸了。 当然了,简单讲到产品,就是APU,第一代的APU采用的是K10的CPU,频率虽然低,但是性能却比起第二代的APU更好。 APU并不差,但是后面推土机的锅,害了APU。 接着是AMD黑暗时期,推土机架构。后续的什么打桩机、压力机什么的也是基于这个而来。也是因为推土机,AMD被国人调侃为农企。 推土机的架构,至今还是迷之操作。推土机架构的核心基础和灵魂,就是模块化设计。大家都知道传统意义下CPU拥有更多的物理核心,性能会更强,但是成本也会更高,也因此Intel在酷睿处理器上应用了SMT技术,也就是超线程。SMT可以让一个CPU核心的多个线程共享资源并同步执行,硬件上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不过效能肯定没有更多的物理核心来的强。 AMD为了平衡成本和多线程效能的问题,独特的推出CMT技术。AMD在“推土机”上把两个核心及相关单元封装成一个模块,两个核心共用一个浮点运算单元,但每一个核心都有完整的整数运算单元,FX-8150由四模块组成八核心,浮点单元实际上只有四个,以往CPU是每个核心一个浮点单元的。这样四核心由双模块组成,六核心由三模块组成,如此类推。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冗余电路,堆砌CPU核心更容易。 为什么说,看不懂呢。如果,你的球队,本身防守就烂,场场丢三个球,然后你再把防守球员减少一半,那你不是等着输得更多吗?事实上,AMD的浮点运算能力,除了K7、K8前期,基本上都不如Intel同期的处理器。也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因K10虽然有不少有创意的新技术,但是性能和频率都上不去。 AMD的推土机倒是把核心和频率都推上去了,但是同频性能还不如自家的K10,更别说能虐K10的Intel了。不少朋友对于所谓的推土机八核的理解就是四核八线程而已,而且核心效能本来就不高,被吊打是必然的。也是因为如此,Intel才可以坚持四核八线程封顶多年,从Nehalam到第七代酷睿均是如此,来来去去的升级就是针脚改变,换主板,频率加一点,也是因为如此,才有牙膏厂的称呼。 不过,八核推土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一方面相对而言便宜,一方面是对于那些游戏工作室多开有帮助。据说,那些什么梦幻西游工作室什么的,推土机比起i7给力。多个装机商朋友证实过这一点。 万幸,AMD还是撑着没有倒下,还能发展出再一次改变世界的产品—Ryzen锐龙。 锐龙 AMD Ryzen所用的Zen架构对于旧的模块化架构的“Bulldozer”推土机架构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制程重原来FX处理器的32nm,APU的28nm直接跳到了14nm FinFET工艺,更先进的工艺不仅推动性能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功耗。 性能方面也有质的飞跃,首批上市的锐龙 AMD Ryzen全部都是8核16线程处理器,采用AM4接口,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内建PCI-E 3.0控制器,有24条PCI-E line,而且CPU内部还有还有SATA、NVMe、USB 3.0控制器,VRM供电模块也在CPU内部,整合度相当的高。 简单来说,Ryzen第一代1x00系列的同频性能弱于同时期的Intel,而且对于内存的兼容性偏弱,但是核心和线程高一倍。 一代半的2x00系列,频率以及内存兼容性已经大幅度提高,也开始受到游戏玩家的关注。 二代是3x00系列,频率已经逼近INTEL,核心、线程、价格持续领先,而且还是首个推出PCI-E 4.0接口的桌面级平台。至今,Intel无论是桌面级还是至尊级均没有PCI-E 4.0的支持,甚至第十代酷睿处理器依然缺席PCI-E 4.0技术。 PCI-E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带宽不断升级,一代相当于两车道,二代就是四车道,三代是八车道,四代是16车道。然后,某人喊着,16车道浪费,显卡用不上。 现在的显卡也就是AMD自家支持PCI-E 4.0技术,但是受限于性能,基本上没看出有啥区别。而NVIDIA的安培架构显卡尚未发布,现在不敢妄断。 而现在真正享受到PCI-E 4.0高带宽福利的是超高速M.2 SSD。上图为影驰一款支持PCI-E 4.0的M.2 SSD,上半截是PCI-E 4.0接口下面的成绩,下半截是pci-E 3.0接口的成绩。 简单理解是,pci-E 3.0的SSD,跑分上限就是3600MB/s的持续读取速度,而PCI-E 3.0可以实现5000MB/s。 真正让Intel出血的不仅仅是桌面级的Ryzen,服务器级别的撕裂者以及超薄本上面的Ryzen U系列都让Intel枕食难安。前者同样是核心线程更多,价格更便宜;后者,同品牌同配置同模具,基本上Ryzen U系列的本本会比起Intel的便宜500-1000左右的价格,CPU性能接近,而且核显方面绝对吊打Intel。 桌面级、服务器,移动平台全面处于下风,不得不套用前央视主持人刘建宏的那句话,留给Intel的时间不多了。 当然了,经历过K7、K8时代的老玩家,还是希望这一次,AMD掌门人苏姿锋博士能带领AMD继续强大,继续推出新品,打好顺风球,别再让Intel轻轻松松全面翻盘。也同时期望,Intel能赶快拿出一点干货,让大家能拿到科技进步的红利和价格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