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促发展心得体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丨贵州:撕掉"绝对贫困"的千年标签了

来源:[db:H1] 浏览:0 2024-06-08 08:35:41

新华社贵阳5月20日电标题:贵州:摘掉“绝对贫困”的千年标签

新华社记者李子良、潘德新

纵观历史,贫困一直是贵州的沉重标签。明朝时期,贵州被称为“天下最贫瘠之地”,清朝乾隆年间,贵州“年收入低于内地各大州府”。新中国成立时,贵州省几乎所有农村人口都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贵州省曾经存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最严重、贫困面积最大的“三差”。

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促发展心得体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丨贵州:撕掉

贫穷不是命运,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贵州一直与绝对贫困作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攻坚战,以顽强毅力攻克贫困大本营,每年脱贫人口超过100万人。贫困人口脱贫923万人,山区移民192万人,脱贫人数和迁移扶贫人数居全国之首。

摘掉贫穷的帽子

2020年11月23日,赫章县、榕江县等注定要铭刻贵州历史的9个地州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名单。至此,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标志着贵州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的标签。

近年来,贵州省的山村正在经历一系列被称为“千年台阶”的重大历史变迁。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山区宝华镇深岙村53岁的苗族黄德贵是这一重大变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当时,他家只有三只鸡、一只老狗、50公斤玉米、一对石磨、一个小水箱。半边墙倒塌了,上面铺满了玉米秆和柴火。房子里一片狼藉。”完全被毁了。”镇党委书记黄昌华回忆起第一次到黄德贵家的情景。

从黄昌华2017年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来看,黄德贵住的房子是泥墙,但破旧不堪,无法抵御风雨,屋顶的茅草已经发霉发黑。变得。由于黄德贵长年与世隔绝,见到陌生人就变得胆怯。

脱贫攻坚期间,政府给黄德贵在山下安置了新房,安排了村里的福利工作,让他负责公厕、200多米村道、街道保洁等工作。游乐场月收入400元。加上其他补贴和产业收入,黄德贵才得以摆脱贫困,融入新生活。

“山光秃秃,田野荒凉。”这个位于毕吉市赫章地区伊乃乡开渠村乌蒙山深处的村庄,曾被认为是“天下最惨最穷的村子”。 ” 塔。

1985年,新华社记者来到泡芙村村民罗起超先生家,发现他家已是一片废墟,所有物品价值不足百元。 2020年,新华社记者再次到他家做客,他的儿子罗兆文情绪比以前更加激动,说“我不想再吃腊肉了”、“我的资产都没有了”。 ”这个家庭肯定有接近100万人。 ”

脱贫攻坚不仅使贵州山区农民日益富裕,也激发了广大干部官员的创业热情。在贵州的大山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人们不屈服于贫困、奋发致富的故事。

赤水市的单手农民刘清平不肯向命运屈服,种石斛、竹子养活一家七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牧牛人王兆全则主动提出申请。 已提交。首府的铁匠村在村口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要打铁,必须要坚强”,附近的戈帕村也立了一块石碑。村里的座右铭是“山高水长,志存高远”……

突破发展瓶颈

500年前,被贬贵州隆昌的王阳明在《瘗旅文》中这样描述贵州:“峰顶天围,无鸟可过。”并不是我真的狂妄。然而,没有通往中原的道路,贵州公路一度难以通行,成为限制贵州省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十三五”期间,贵州有192万人从山区转移到城镇。人口流动不仅使曾经被困在大山里、贫瘠土地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成为新公民、开始新生活,也为城乡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区域经济增添了动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贵州省黔西南布尤苗族自治州,有33.85万人迁移,占全州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据统计,国家直接扶贫转移投资已超过400亿元。

黔西南县国委官员表示,易地搬迁扶贫将带动当地建筑业、服务业发展,鼓励当地人才发展、发展、成长。工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了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工业化进程。